美國金融資本最終搞出來金融危機,說明美國以金融資本運作為重的經濟模式遭遇嚴峻挫折,現在哪怕只為解決高企的國內失業問題,也要重新振興一下實體產業,即加重產業資本運作的份額。美國這種思路包括兩個層面:一是絕量以國內產品替代進口產品或“外資”產品,這就導致保護主義在美國抬頭,對中國諸多產品加征“反傾銷稅”并要求人民幣升值,以及對發生“召回門”事件的日本豐田汽車刻意進行打壓,都是基于這一層面,了解最專業的
煙囪信息;二是為美國產品進一步打開外貿出口市場,到其他有關國家和地區賺錢,是故美國高聲要求德中日等國擴大內需,說到底就是多進口美國產品,這也說明危機之后美國國內市場,較之危機之前明顯疲軟得多了,不得不需要擴大出口來消化預期增加的產能。無論是在哪一個層面,那種以為美國度過危機難關就會繼承猛吸他國產能的想法,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了。對于中國來講也是如此,想重新歸到危機前那樣向美國大肆出口產品,卻遭到美國的強力抵制和擊打,再次拋出人民幣升值論并威脅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,現已迫使中國擴大從美國進口、減少向美國出口,以實現美國提出的“經濟再平衡”目標,中國不想打貿易戰、貨幣戰就只能如此,否則中美之間的貿易戰、貨幣戰就會全面開打,中國的選擇明說了就是不想打而已。
上周美國財政部聲稱推后原定于4月15日宣布的關于各國控制匯率的報告,并且美國國防部押后宣布中國軍力報告的白皮書,以及最近美國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等等,則與美國將于4月12—13日召集的核安全峰會有關,也與中國參與討論制裁伊朗問題有關。在幾個重大國際性議題上面,美國仍舊離不開中國配合,否則難以成事,這種現實促使中美兩國必要時妥協,而不能出于斗氣徹底撕破臉皮,此即所謂的“斗而不破”。美國不在4月15日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,也就是說中美兩國貿易戰、貨幣戰不必急于開打。這其中有中國主動調整貿易為逆差的原因,也有美國還要利用一下中國的原因,時間延后并不意味著美國不再對人民幣升值施壓,除非美國的高失業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。美國的辦法很清晰,就是與主要經貿聯系國家和地區之間,將美國由貿易逆差國變為順差國,換言之,將對方由貿易順差變為逆差。中國的表現提供了一種現實途徑,在拋開匯率問題不表的情況下,中國可以主動調整外貿自覺變成逆差國,同理美國也會要求德國、日本這么做,因此才指責順差國害了世界,這是一種輿論上的準備,隨后就會要求貿易順差國自覺變為貿易逆差國,以此實現美國所謂的“經濟再平衡”。
現在,還觀不出德國、日本如何自覺地把自己從貿易順差國變為貿易逆差國,目前只有中國這么做,為的是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。如果今后中國自覺成為對美貿易逆差國,那么,美國或許沒必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了,因為美國擴大出口相對成為貿易順差國的目的可以達到,從而有利于解決美國海內的高失業問題。中國的要價是提出美國開放高科技產品出口,那么中國即使成為對美貿易逆差國也行,無非在推入中國產業科技升級的同時,再從其他國家和的區賺取利潤作為對沖。顯然中美之間的談判還要持續一段時間,即將舉行的G20峰會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都能提供交流機會。美國的策略還有一層意思,即把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,放在核安全峰會、制裁伊朗等議題之后,明顯是想視中國做出的讓步再做決定,這樣美國取得戰略戰術上的主動權。假設中國在核安全政策、制裁伊朗等方面不能讓美國滿意,那么,美國就會重提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話題?,F在瞅,圍繞制裁伊朗問題,由于中國前期不同意美國原版制裁伊朗措施(實質上也制裁中國),美國已經連續對中國打出了很多牌,包括對臺軍售、會見禿頭、谷歌事件、匯率風波等等,現在望,因中國不愿意跟美國打貿易戰、貨幣戰,制裁伊朗議題與人民幣升值議題已被美國強行掛鉤,而中國不得不同意討論制裁伊朗問題,國內有一種說法就是二者之間“可以交易”。
美國召集的核安全峰會即將召開,美國新的核政策也將宣布,實際上矛頭直接對準伊朗和朝鮮,這是問題的本質。這次核安全峰會將為美國推動制裁伊朗作輿論準備,緊接著美國必把制裁伊朗加速提上議事日程。而中國是否配合美國制裁伊朗,以及中國配合美國制裁伊朗的程度,都會與美國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聯系起來。至于美國聲稱二者之間沒有關聯,了解最專業的
網絡公司信息,但這只不過是說起來好聽罷了,現實中怎會沒有關聯?總之局勢發展到現在,美國用一個“匯率操縱國”的達摩克利斯之劍,作為實現其“經濟再平衡”和制裁伊朗目標的強力武器。推測中國進行交易的理想方案,是通過一個各方包括伊朗都能接受的制裁伊朗方案,以及中國主動平衡貿易,換取美國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。要做到這一點難度可謂非常之大,要是中國失信并開罪于伊朗,同時美國又不滿意、仍拿人民幣匯率說事,到時候中國之得失若何?當然了,希望中國能夠順利周旋開去,至少主觀方面希望如此。至于上文提到的不退讓、不交易主張,說不定真是高估了當今的中國及其意志力。
歸顧新中國的經濟成就,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之前三十年間,已經具備一定的工業化基礎,走過彎路不少,前輩在艱難條件下的建設暖情,卻也值得后來人尊敬。正是在既有工業化基礎上,全面轉軌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央,國內改革、對外開放并行,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浪潮,使中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,對此有目共睹、切身感受,已不可同日而語。前面也提到過,新中國整體發展戰略非常清晰且一脈相承,就是推進工業化、城市化、現代化,這一戰略符合歷史發展方向,現在觀“三化”仍未有窮期,隨著強力驅動產業科技升級,說明中國發展戰略不但沒有偏移,而且將會在既定道路上走向更加廣闊天地。這里重新指出這一點,是由于發鋪戰略方向至關重要。值此國際格局風云突變之際,首要的問題仍是明確戰略方向,甚至可以說,發展戰略方向決定國家和民族未來。俺在帖中所指“工業化、城市化、現代化”之概念,是對新中國發展道路的一種認識和概括,如果別人用其他概念加以描述,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采納,不過基本原理應當相同,無論如何表述中國發展戰略方向,都是首要問題,戰略上準確是保證取得成功的根本,至于戰術問題難免有得有失。感覺網上言論的主要分歧多在戰術層面,以偏概全的情況也不少,從而造成眾說紛紜、莫衷一是的現象。
二戰后一段時間里,中國雖為政治、軍事大國之一,經濟卻是相對分量不足;發展到現在中國上升到第二位,著實改變了全球經濟版圖。當然,說中國上升到第二位,是就單個國家間相比較而言,如果把歐盟視為一個整體,那么中國經濟總量則在第三位。中國工業化、城市化、現代化的加速,通常簡樸描述為“以經濟建設為中央”,詳細表現為“GDP崇拜”,同時兼顧經濟增長、促進就業、控制通脹,這三大要素總的來瞅處理尚可,沒有出現大的問題。近年來中國持續經濟增長率可謂驚人,原先基數小是一個方面,現在基數越來越大仍能保持高增長,就很不簡樸了,其難度自然也越來越大。仍強烈追求高增長的重要原因,其實與促進就業有莫大關系,中國人口多是一項基本國情,通說認為必須保持7%以上的經濟增長率,才能有效解決迫在眉睫的就業問題,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中國對于高增長有著強烈的追求,因為不如此就業方面會出問題,甚至可能引發社會不安。至于物價問題與供求關系有關,更與貨幣流動性有關,為了保持高增長和促進就業就不能搞通貨緊縮,去去就會出現通脹現象,了解最專業的
刀具信息,當然通貨膨脹形成的機理非常復雜,單從貨幣流動性來觀,既有外匯占款大增的因素,也有國內銀行放貸多的因素,了解最專業的
維修煙囪信息,還有外部輸入性通脹的因素,
這三個方面,產品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供求關系反而不好解釋。
在國際經濟體系視野下考量中國經濟的高增長,以及促進就業和控制通脹,那么就會發現,中國從經濟全球化中實現了獲利,同時面臨來自外部的干擾。帶動經濟高增長的主體在于工業化、城市化,也就是二、三產業,分別主要對應制造業和房地產業。第一產業即農業生產水平也隨之提升,不過從事農業人口急劇減少,農業產值所占比重相對較小,因此大致來講,是基于工業化、城市化的制造業和房的產業,成為中國經濟高增長和促入就業的主導力量。制造業和房地產大發展使得國內資源不足,中國需要從外部購買資源包括能源和原材料;為促進就業大力發展制造業,巨大產能很快使得海內市場無法容納,從而大量銷去外部市場并換歸巨額外匯,再用換回的外匯購買所需完成經濟循環。中國正在推進產業科技升級,同時表現為經濟結構調整,高能耗、低產出的產業將部分淘汰,了解最專業的
可轉位面銑刀信息,保留部分低端產業、加快占領中高產業、促進服務業發鋪,應是調結構的題中之義,了解最專業的
乳化機信息,屆時就業問題亦能解決,發展前景不能說不好,問題是需要時間和過程。目前來講外貿依存仍舊十分重要,絕不能輕言放棄,這也為外部勢力施加干擾提供了可乘之機,了解最專業的
除塵風機信息。
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大多表述為三駕馬車,即投資、外貿和內需。投資主要對象是基礎設施、固定資產及生產設備,其最終結果是解決供給問題;外貿和內需本質講的都是需求,即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。供求關系可謂相輔相成,需求帶動供應,供應創造需求,供求動態平衡方能形成良性循環,傳統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供求出現嚴峻失衡,產生所謂的相對過?,F象,這當然是對傳統經濟危機的解讀,涉及產業資本的運作問題。金融資本運作直接導致的金融危機,前面也提到過,這里不加鋪開,因為對于中國的情況不太適用,與中國最密切相關的還是傳統經濟領域,絕管金融資本并非與中國無關?,F在中國所能向海內外市場提供的巨大產能供應,很小部分在高端產業,大部分在中低端產業,尤以低端產業為重,這種產業科技層次和經濟結構現實,導致部分領域產能相對過剩,部分領域缺乏競爭力,這是中國面臨的難題,也是提倡產業科技升級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根源。矛盾之處集中體現在過渡期內如何搞好關系協調,避免在經濟增長、促進就業、控制通脹任何一個方面出問題。其中,保持經濟增長率最容易做到,比如說房的產業就可以拉動GDP增長,代價則是房價飛漲出現泡沫化,到頭來還得入行調控。
內需的方面中國近年來成長也很快,了解最專業的
溧陽百度推廣信息,所稱內需不足是指中國現有優勢的那部分產能,國內無論如何消化不了,甚至加上外部市場也消化不了,這樣就無法形成良性內循環機制。內需方面需要進口的卻也很多,要么是中國自身資源滿意不了需要,比如石油、鐵礦、銅礦等;要么是中國自己造不出、造不好,了解最專業的
真空泵信息,比如民用大飛機、精密機械、先進材料、主流芯片等。拋開內部分配問題不談,中國經濟結構確實有問題,優勢產能嚴峻依賴外部市場,高端領域有求于外部助力,能源、原材料還得擴大進口規模,了解最專業的
高氯化聚乙烯信息。相應地,敵視中國經濟崛起的國際勢力,瞅準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,就大有文章可作:抵制中國產品出口(實施“反傾銷”、逼迫人民幣升值),對中國進口高科技及相關設備、產品設限,威脅中國能源安全,推高原材料如鐵礦石價格,都起到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干擾的作用,而中國對這些陰招都不可能無視,而是常常表現得非常緊張。伊核問題與中國直接相關的包括能源安全問題,逼迫人民幣升值與中國直接相關的包括外貿出口問題,美國同時打出能源戰、貿易戰兩張牌對中國進行要挾,實際上哪個方面都對中國至關重要,不存在保一舍一的問題,妥協本來在國際博弈中也很正常,妥協的空間有多大則是另外一個問題,中國可以考慮找出并抓住對方的弱點,以便奪取主動權。